2003年11月23日

我們的教育教出了一群大完便不沖水的學生

這次我們學校的朝會,輪到該演講、致詞的是我們的總務主任,他說呀,我們學校最近有很多工程,在近期內會慢慢的陸續完工,而請大家對這段期間內的工程環境雜亂和噪音請先行忍耐。他首先指出了圖書館旁邊的廁所改建已經完工,這段期間內對教職同仁以及同學們造成的不便,請大家多多見諒,感謝大家的多方支持(忍耐)。

當然,這位辛勞的總務主任總不可能只講這些話,他用著殷切且期盼的口吻說了幾段我感受最深的話:
我們這個廁所剛完工不久呀,原以為可以以此作為全校廁所換新的先驅,應該是很乾淨的全新的廁所,但那天我去看了之後,真的太驚訝了,裡面怎麼那麼的髒!這是蓋沒多久的廁所耶……希望大家好好愛護廁所啊,拜託拜託,請大家愛護廁所呀!
然而在他一再的拜託聲中我想到的,就是我們的教育教出了一群大完便不沖水的學生,教育的大失敗。

我想我們的教育教出了一群大完便不喜歡沖水的學生的原因,是因為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體制強調的是「重點條列學習式」、「教科書式」、「畫重點式」、「不做課堂教科書以外的學習式」、「過於注重考試成績式」……blahblahblah一堆有的沒的,最重要的一點,我想也是及精粹的一點,便是我們的教學是「填鴨式」的,學校老師教什麼就要學什麼,唯教科書,唯考試題目是讀,從來都不注重一些額外的道理(正確說應該是課本上沒有的道理)或者是體用於生活中的方式,只要課本上的記熟就好了,讀書變得死板板的。譬如說,健康教育課本上面有寫著我們「要注重環境衛生」、「對環境負責任」,生活與倫理課本上講過「要尊重他人」,可是呢,唯獨缺了一項,便是「上廁所要沖馬桶」,因為「填鴨式」的關係,所以我們只有學到「要注重環境衛生」、「對環境負責任」、「要尊重他人」,但是沒有學到「上廁所要沖馬桶」這種以上三點的延伸道理,學到的是一種口號,而不是口號內涵的精神事物,所以我們的學生大完便不沖水,這就是台灣教育的厲害之處。
在我們的傳統教育政策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心態下一再為了讓學生們保持所謂的「水準」而要求學生們「只是」熟讀課本上的知識,但是卻忘了在教育的基本目的及其精神的話,那麼,教育也不該存在了。

BLOG版面稍作更改

雖說是稍作,但其實花了一番功夫。首先,所有單篇、分類、按時彙整的頁面全給改成二欄的了,其中最困擾的部份是月曆,首先我參考了這一篇「日曆相關問題」,但其中仍不是全然適用,像是在單篇彙整中就不能正常作用,花了我不少時間。這次我把模板中的side部分(兩側選單)再次common化,以後只需要用MTInclude module=blahblah即可。

還有一個我急於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留言表單的部份。



之前拜訪他人BLOG的經驗中,有一環是最討厭的,那便是留言時選擇記憶個人資料的部份,我常常會忘記選取,以致於下次還要很麻煩的填個人資料,可能也會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
然而這次我決定自己改改看,就著我學過PHP的能力來亂改JS一番,想不到我居然更改成功而且毫髮無傷!
這次的更改中,我決定不做簡單的更改,意思是說把記憶個人資料部分「要」的那個按鈕預設值改成已點選,那太好改了,其方法我也分享出來:只要放個checked的值進去「要」的那個input標籤裏面和把以下這四行刪掉即可。
if (getCookie("mtcmtauth")) {
document.comments_form.bakecookie[0].checked = true;
} else {
document.comments_form.bakecookie[1].checked = true;
}
但是我要的是不用選單的。其實更改的步驟很簡單,只要看看下面的步驟並領略一下意思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了。
1.版面的修改:把以下這些東西刪掉
<div style="width:30%; padding-right:15px; margin-right:15px; float:left;
text-align:left; border-right:1px dotted #bbb;">
</div>
要自動記住您的個人資訊嗎?<br />
<input type="radio" id="bakecookie" name="bakecookie" style="border:0px;"
/><label for="bakecookie">要</label><input type="radio" id="forget" name="bakecookie"
onclick="forgetMe(this.form)" value="Forget Info" style="border:0px;margin-left:
15px;" /><label for="forget">不要</label><br style="clear: both;" />

2.執行JS指令的部份:找到以下部分
onsubmit="if (this.bakecookie[0].checked) rememberMe(this)"
接著把if (this.bakecookie[0].checked) 刪掉,引號裡面不能留空白,也就是說變成這個樣子。
onsubmit="rememberMe(this)"
然後找到以下部分並且刪掉
if (getCookie("mtcmtauth")) {
document.comments_form.bakecookie[0].checked = true;
} else {
document.comments_form.bakecookie[1].checked = true;
}

3.加上一個清除Cookie的按鈕:在發表按鈕的旁邊加上以下文字
<input type="button" value="&nbsp;清除並遺忘個人資料&nbsp;" onclick="forgetMe(this.form)" />
大功告成!
我發現這樣的好處是很適合懶人的。

2003年11月16日

二二八慘案紀實上下集

這個是免費看的,線上可以直接下載,紀錄片是今年的拍的(雖然看起來很像很老的)。
連結網址如下:
財團法人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二二八

對於社會福利

今天在蜂報看到這樣的一篇文章:
台灣社會福利政策掛一漏萬—弱勢族群難翻身

裡面藉著台北市大直高中二年級潘曉涵同學在他們學校舉辦的「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的作品來延伸報導台灣的社會福利弊病所在。而對於社會福利,早先我曾為了尋找一種調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主義」而閱讀過相關的書籍,像是這次出現在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跨校網路讀書會指定閱讀書目(920430版)中分類在「社會科學類:政治:國家論」裡頭的一本書:《福利國家的形成與社會公平》。而對於台灣的社會福利,我真的有些不爽。

我看到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根本就沒有落實,而政府又常常在講錢不夠錢不夠,弱勢族群得不到應有的幫助,而在台灣所謂的社會福利又往往只是金錢上的補助──津貼。對於弱勢族群而言,錢永遠是不夠的,這個社會不會說因為窮人們從社會救濟那兒多拿了一點錢就可以使得貧富差距縮小……這是個謊言罷了,在整個經濟結構上來看,在社會結構尚未改造之前(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貨幣的流向是一直往著有錢人去的,這是個客觀且的確存在的事實,莫說我有偏頗。另外,社會福利的收入是一個相對值(依人民繳交的稅而定),而要花的錢是一個絕對值,因此容易出現短缺情形,社會福利因此很難做到全面且有效的程度;在社會福利資金運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被一些黑心的政府官員收了走(共產國家的弊病其一也在此);接著,分配也是一項問題,錢夠不夠分配,分配的對象是否適當……都是影響到社會福利實施的成功與否的要素。
然而,我想著重討論的,就是收入。對一些位居貨幣流向頂層的階級人物,他們安穩的生活說明了他們不需要社會福利,然而不需要社會福利的人就應該多繳一些錢照顧弱勢族群,因為他們的財產除了部分是自己的努力外,另外一部分是靠著整個社會的經濟體系流動而來,這是全民共同合作創造出來的一整個進步的經濟社會的結果,所以也就應當繳納部分財產做為社會福利之用,蜂報那兒已經講的很清楚了:
在歐洲,社會福利之所以相對優渥,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左翼的社會民主黨長期執政,通過向資本家階級課重稅以提供社會福利的財源,而在台灣,因既無左翼的政治力量,統治政權又主動為資本家階級減免退稅,所以幾無社會福利而言,貧困人民是依靠宗教慈善機構、家族親友援助與地下金融(如標會等)而「苟活」……
所以,向富人再加以課額外的稅,是最正確的方法,政府官員不應該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找藉口說什麼影響民間投資意願啊什麼什麼一堆有的沒有的藉口了。

亞錦賽後感想

這篇文章有點晚了,寫了很久……
這次的亞錦賽,對我而言是一次驚奇的經驗,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多人在為棒球嘶聲吶喊,幾乎是全台灣的人都心繫於此了,且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學生們因為亞錦賽而激盪出強烈的愛國意識,平常鮮少聽到的「中華」這個詞也在此時因為學生們的吶喊加油聲中登場。

聯合報首頁那有這樣的一句話
棒球,超越了台灣的歧異與分裂,不分南北、不分藍綠、不分本土或外來…嗯,團結在一起的感覺,真好!
還有這裡:
勝利的剎那 全校唱國歌
政治人物如何能像純真孩子 擁有熱情而忠誠的愛國心

真的是太感動了,有哪一種全民運動可以像棒球這樣子受人歡迎嗎?前年的世棒賽復甦,去年的兩聯盟整併,雖然難免有電視媒體的宣傳和塑造,但棒球在台灣重生實在是太令高興了。
我看棒球的歷程是從小就開始的了,然而我終究不清楚究竟時從何時開始,但那個時候還有時報鷹隊,但黃平洋已經受傷,我是跟著大人們一起看棒球,雖說我那時支持時報鷹,但那時的理由卻只是因為他們的球衣是黑色的,而時至今日,我已經把時報鷹的球員忘的差不多了,只依稀記得有曾貴章和廖敏雄,其他的都因為是外國人所以記不得了……
後來職棒簽賭案開始,時報鷹過沒多久便解散了,我轉而支持台中的球隊:俊國雄─興農熊─興農牛──後來才發現這是一支每次都打的很差勁的球隊……接著越來越多球隊解散,球迷似乎都消失,因而我也不再看棒球了,似乎這根本一點意思都沒有。
直到前年的世棒賽在台灣開打,原本我是沒多大興趣的,但我在隔天的報紙頭版上看到觀眾爆滿球場的照片是,突然驚覺:原來大家都沒忘了棒球的。又隔日,我打開電視看比賽,熟悉的加油口號「安打安打全壘打」又出現在面前,真是太感動了。
亞錦賽那三天,班上的人全都(正確來說應該是大部分)擠在電視機前面,自己組了一隊加油團,加油道具全都出動了,當高志綱擊出再見安打那一刻,全校都在轟動呀!
真的,已經好久沒有這樣子的大環境可以讓臺灣人團結起來了,那麼,下次會是什麼時候呢?
※價值連結
最狂的一日,中華勝南韓,聯合報新聞

2003年11月5日

十五點整,中華隊贏了!

十五點整,中華隊贏了!十五點整,中華隊贏了!十五點整,中華隊贏了!十五點整,中華隊贏了!十五點整,中華隊贏了!

爽啊!

2003年11月2日

好棒的WIKI百科全書

今天下午在做地理報告的時候,無意間逛到了這個百科全書網站:維基百科,有些分外的熟悉感,因為它是用WIKI共同創作而成的(我玩過WIKI),真是太棒了,WIKI拿來做百科全書事業原來是相當的適合,從而也發現了WIKI在文化事業發展上的實力。

好棒啊,我們這邊有人有人想要用WIKI作一番大事業嗎?如果有人願意發起,我非常樂意參加,盡我一份綿薄之力。

這邊似乎是一個可以開始的地方:http://tw.wikipedia.org/,是個空的地方!可是,對岸的人們好像有在嘗試簡繁體共存的樣子,我也搞不大清楚,那為什麼又要存在一個tw開頭的這樣一個Domain呢?有點疑問,有哪位大大知道嗎?

當然,如果最後結果是大家一起用中文合力寫百科全書,看的時候繁體人可以看繁體,簡體人可以看簡體,這樣是最好的──同心協力得到的力量是最大的。

太陽風暴

真糟糕,我真是太孤陋寡聞了,剛剛才看到這個新聞:

如果遠方有爆炸,那麼光來不急先傳到我們眼前,就和衝擊波一起來到了,屆時……哈哈……但其實還好,因為:


想不到這些新聞我都沒有接觸到,今天大部分都只有看到陳水扁在紐約的新聞而已,那個新聞也很重要,也很好看,但為什麼這種新聞沒有出現呢?而今的電視媒體價值體系真的混亂了……